造林理水 修山补海——福建生态文明建设侧记(8)

来源:环境保护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老茶人黄贤庚先生不但亲自做茶,还出版过《武夷茶说》《岩茶手艺》等著作。他说自己最近正在探索茶园的生态管理,他的经验是:肥料、杀虫剂尽量少

老茶人黄贤庚先生不但亲自做茶,还出版过《武夷茶说》《岩茶手艺》等著作。他说自己最近正在探索茶园的生态管理,他的经验是:肥料、杀虫剂尽量少用;塝上要留草;畦地外高内低,里沟要深,挖竹节沟排水;套种桂花树、桂树或玉兰,根系保土保水,树冠降低夏季地表温度,花香能被茶叶吸附,落叶则形成有机质。他说:“摄影家喜欢拍一望无际的茶山。有次搞展览,领导要选用一张从山脚到山头都是茶园的照片,觉得好看。我坚决反对,说这不是我们的高山生态茶园,这种茶不好,还会水土流失。”

茶是传统经济作物,随着全社会生态意识的提高,人们对茶叶的生态品质越来越重视。福建乌龙茶,十几年前安溪铁观音一枝独秀,红遍全国,后因屡屡爆发农药残留事件,名声受影响;继而武夷岩茶复兴,在生态的基础上重构茗茶评价体系,高级茶园总是坐落于自然保护区和景区,或其他生态优良的地区,讲究土壤、水质、气候、湿度、矿物质和生物多样性,品茗变成了享受茶叶中蕴含的天地精华,所谓“岩骨花香”。生态茶的崛起,就是茶文化的一次重大转型,别开生面。

我是一个资深茶客,最早喝绿茶,移居厦门后改喝乌龙茶,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是烧水泡茶,一直喝到深夜。我最初迷上了安溪铁观音,它的发酵程度比较轻,香气浓郁优雅,唯水味较清淡。随着商业炒作,铁观音的价格越来越高,我赶紧改换门庭,以武夷岩茶为日用茶。接着武夷山红茶兴起,满街争卖正山小种,随后带动岩茶升值。我只好寻找其他小茶种。红茶去除了苦涩,也减损了香气和回甘,所以我难以接受正山小种以及闽红三大工夫——政和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在福鼎我喝过很好的白茶,清淡柔顺,我觉得不适合自己。

福建到底有多少种茶叶?不清楚。我的感觉是,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茶种。朋友张云良是漳平人,介绍我喝漳平水仙,一种用白纸包裹的小片紧压茶,从建阳水吉引种的茶树,与武夷水仙同源,但制作方法更接近铁观音。漳平水仙香气浓郁,价格实惠,缺点是不大经泡。有次去平和,文友黄荣才带我们喝白芽奇兰,最欣赏略带焦香的炭焙奇兰,入口微苦,但清香与回甘均佳。这么好的茶为什么缺乏名气?我深入了解,原来,这是20世纪80年代才由当地农科人员选育出来的无性系新品种。

我喝茶的口味越来越重,有段时间,转向霸气十足的凤凰单枞——广东潮州出产的乌龙茶。正感叹闽茶虽众,却强悍不足、无茶可饮之时,一位诏安的朋友送我两斤八仙茶,让我一新舌齿,大为赞叹:闽茶之王道,非武夷岩茶莫属;闽茶之霸道,以八仙茶第一。

很少人知道八仙茶。我去诏安,见到了选育者郑兆钦先生,一位年过古稀的朴实长者,微信名自称“八仙茶他爹”。那天中午,我赶到离县城19公里的白洋乡汀洋村八仙茶母本园。新修的木栏杆内,围护着郑兆钦先生1969年元旦种下的17株母本树,枝繁叶茂。

“所有八仙茶都是从这17棵母株扦插繁殖的。”郑兆钦老人说,“当时,我从自己选育的一株最优异的单株中,剪了20个短穗,种在这里,成活了17株。后来有人劝我补植3株,我不补。它们是无性系的品种,开花少,基本不结果,只能扦插成活。”

郑兆钦1942年出生于福建永泰县,1962年从福建省农业专科学校茶科专业毕业后,分配到诏安县工作。诏安人喜欢喝茶,但当时只产低档菜茶,唯一一个茶叶采购站设在最边远的秀篆公社,两天一趟班车。郑兆钦一报到就去了秀篆。

1965年,配合漳州市茶园普查,郑兆钦在秀篆公社寨坪大队与饶平县毗邻的凹背畲高山茶园里,发现了一片荒废的菜茶林,它们是由茶籽繁殖的有性系茶树,因遗传突变而产生性状差异,有些长势很好。他挑了20株移植在秀篆茶站,进行生物学观察对比,并进行多批次、逐年逐季的单株采制乌龙茶,品评鉴赏。三年后,他在最优异的单株上剪取了20个短穗,带到县城附近的汀洋茶场繁殖,最后成活17株——就是我们眼前看到的这17株无性系八仙茶母本树。

选育一个新茶种,并通过多项指标的检测、评审,被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级良种,予以推广,是艰难、漫长的过程。简而言之,1987年八仙茶被评定为福建省乌龙茶良种;1994年被农业部茶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国家级乌龙茶良种,评语称:“该品种属小乔木大叶类,适于制绿茶和乌龙茶,香气高、品质优、产量较高、抗寒性较弱。符合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福建、广东等省及相似茶区推广。”

文章来源:《环境保护》 网址: http://www.hjbhzzs.cn/qikandaodu/2020/1120/637.html



上一篇:滨海休闲体育活动的环境影响与保护
下一篇:基于环境保护下的市政道路绿色施工研究

环境保护投稿 | 环境保护编辑部| 环境保护版面费 | 环境保护论文发表 | 环境保护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环境保护》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