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碳中和:如何让新能源车环保成色更“足”

来源:环境保护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到“十四五”末,预计可再生能源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比重将达到三分之二左右,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的比重将超过50%。可再生能源将从原来能源电力消费的增量补充,变为能源

到“十四五”末,预计可再生能源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比重将达到三分之二左右,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的比重将超过50%。可再生能源将从原来能源电力消费的增量补充,变为能源电力消费增量的主体。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有望成为电力储能网络的一部分,真正使用和推广可再生能源。?视觉中国供图

在4月19日开幕的2021上海国际车展上,几乎每家参展商都在新能源整车或者是产业链上进行了充分展示,因此此次车展也被人戏称为“新能源车展”。?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许亚杰/摄

一辆新车驶下生产线,不断地消耗电能、氢能或者燃油,可能会导致一块冰山的崩塌?

当全球各大汽车厂商齐聚2021上海国际车展时,南极洲附近的“世界最大冰山”已融化分解成许多小冰山。这样的巧合不禁让人想起“蝴蝶效应”对汽车、出行以及能源等产业的影响。

尽管有科学家认为,这座代号为A68的冰山与南极大陆冰盖的分离是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引发的气候变化无关。但全球平均温度攀升,202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继续上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已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事实上,自从“碳达峰、碳中和”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被当作今年的重点任务之一后,包括汽车、出行产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均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产业升级路线图。在2021上海国际车展上,大众、奥迪、宝马、长安汽车、东风有限等车企均明确提出了各自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下的战略调整措施。

电动车是真环保,还是“假减排”?

毫无疑问,走绿色发展之路已成为中国国家建设的核心理念之一。

有分析称,未来5年,中国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将取得显著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将持续减少;到2035年,中国碳排放达峰值后将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在城市环境容量有限的情况下,推广电动车有效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因此也就减少了城市的污染物总量。”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举例说,随着北京市内新能源车占比的提升,PM2.5产生了显著下降,改善了北京的空气质量。而电力可能来自于地广人稀的中西部地区,那里的环境容量更大,燃煤发电所产生的污染物容易扩散。

近日,在由《世界环境》杂志主办的“2020年度全球十大环境热点”解读会上,“中国承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明确2035年发展蓝图擘画生态环境保护愿景”“气候变化影响加剧,全球气象灾害频发”“欧盟实施《欧洲绿色协议》《欧洲气候法》,为绿色低碳目标护航”以及“中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获关注”等十大事件入选,涉及与环境相关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

“在十大环境热点中,有关中国绿色发展的内容备受关注。”贾峰表示,绿色发展将在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当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90%的碳排放来自于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从行业来看,电力、建筑、交通领域占据的比重较大。而在能源结构“缺油少气”的条件下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对于很多行业而言都是极具挑战的。

“由于目前我们的电力来源主要还是以煤为主,推广电动车在减少本地排放减少方面效果突出,但对减少总体碳排放可能效果有限。”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能只看新能源车,还要调整能源结构。

他在接受采访时直言,目前国内可再生能源发电所占比重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越大,越有利于电动汽车帮助实现碳中和。”按照规划,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机占我国电力总装机的比例将超过50%。

马军在此次解读会上建议说,电动汽车可以作为某种储能工具,成为整个电网、能源网络的一部分,从而充分利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原本不宜储存的可再生能源。他畅想说:“如果今后每一台电动车都可以变成电能储存器,那就能解决不少储能问题。”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此前曾表示,到“十四五”末,预计可再生能源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比重将达到三分之二左右,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的比重将超过50%。可再生能源将从原来能源电力消费的增量补充,变为能源电力消费增量的主体。

文章来源:《环境保护》 网址: http://www.hjbhzzs.cn/zonghexinwen/2021/0422/1242.html



上一篇:环保卫士健步走助力房山“创城”
下一篇:中央环保督查组:广西河池一国家级地质遗迹点

环境保护投稿 | 环境保护编辑部| 环境保护版面费 | 环境保护论文发表 | 环境保护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环境保护》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