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来源:环境保护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导言: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是对一些人类活动的总称,包括一些建设活动和一些开发活动。这些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为基础。目前,

导言: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是对一些人类活动的总称,包括一些建设活动和一些开发活动。这些人类活动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为基础。目前,虽然环评制度对整个社会生活领域的影响范围和公众意识还很有限,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就环评工作本身而言,其体制改革既是适应未来环境条件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务院“发布、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环评改革发展的持续任务。无论是加强事后监督工作,还是全面深化环评工作“放、管、服”改革,这一改革为环评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1 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改革面临的挑战

1.1 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的效果较差

《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中均有针对规划环评的特定条款。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基本能够按照要求对各类规划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由于一些政府和规划部门未能及时落实规划环评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忽视了项目的引进控制。另外,由于环评专业性强,规划环评在实践过程中缺乏可操作性,使得规划环评成为一张纸。为扎根规划环评工作,各级政府和部门必须参照《关于加强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工作的意见》开展工作。方案实施一段时间后,要及时进行回顾性评价,分析利弊,及时调整。

1.2 取消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质,产生混乱期

以环境影响评价机构资格为门槛的时代终于结束了,这是环境影响评价史上最大的改革举措。在政府部门的监督下,环评公司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建立专业的技术队伍。但是,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认定的取消,使得一些中小企业没有资金培养自己的专业技术队伍,导致一些中小企业在改革过程中失去竞争力和活力,而且只能低价竞争,形成恶性循环。此外,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和环评机构的监管成为改革后特别突出的问题。因此,取消环评资格后,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混乱。

1.3 价格竞争、出借资质现象不断出现

如今,许多企业和单位为了扩大自身经济利益,通过不正当行为甚至违法行为恶意降价,从而减少了环评中一些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这不仅不符合环评的标准,而且影响了环评的质量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问题,不利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虽然有关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不得出借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但仍有一些单位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选择出借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由于企业之间相互出借环评资质证书,很多没有环评资质的单位还在市场上运行。这种现象不断出现,导致我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不正当竞争现象频发。这将造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内部的混乱,不利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未来的发展。

1.4 环评制度在落实中的问题

环评制度在落实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环评法》规定,各有关部门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组织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审批机关不予审批。但在实际中,规划“未评先批”“评而不用”等现象频频出现。(2)对于建设项目“未批先建”的环评违法行为,按照《环评法》规定,由环保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但在实际中,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很难制止违法单位的开工,且在实施中往往以进行罚款了事。看似执法灵活,但实际上并不符合执法的本意,这将造成更多的企业效仿。(3)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报审批机关。环评制度对后续评价中各部门的职责不明确,环评法也很少提及环境影响的后续评价,不能有效发挥监督管理的功能。(4)而由于人力、物力的制约,一些制度没有得到落实。法律虽然规定了建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数据库,但也规定了一些具体方案的后续评价。但事实上,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5)在公众参与方面,公众的职业素质和环保意识参差不齐,导致实际环评工作效率低下。此外,公众对环评的法律性质缺乏充分认识。因此,在环评工作中,往往流于形式。

1.5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不到位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许多单位的法律意识不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到位,使得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无法得到有效实施。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采取不正当或违法的行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此外,一些企业在提交审批报告后,擅自开工建设。

文章来源:《环境保护》 网址: http://www.hjbhzzs.cn/qikandaodu/2021/0513/1432.html



上一篇:玻璃钢储运施工技术的分析与应用
下一篇:美国和墨西哥环境保护制度比较以空气立法为例

环境保护投稿 | 环境保护编辑部| 环境保护版面费 | 环境保护论文发表 | 环境保护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环境保护》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