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地保护,保护我方麋鹿不再“迷路”

来源:环境保护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1-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900年左右,曾在我国广泛分布的特有物种——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 为了恢复这一珍贵物种,1985-1987年,中国从英国重新引入77只,到目前麋鹿种群已扩大到余只,分布区域也从最初

1900年左右,曾在我国广泛分布的特有物种——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

为了恢复这一珍贵物种,1985-1987年,中国从英国重新引入77只,到目前麋鹿种群已扩大到余只,分布区域也从最初重新引入的2个发展到83个。麋鹿种群恢复成为我国野生动物迁地保护成功范例。


△麋鹿 (图片来源:麋鹿苑画册)

所谓“迁地保护”,顾名思义,就是

需要强调的是,生物多样性最佳保护策略,是在原有生境保护物种种群及其生态系统,即

然而,当珍稀物种最后保存的种群太小而难以维持,保护措施不能阻止其野外衰退,或者当最后保存的个体已经处于保护地之外时,就地保护就难以取得成效。

在这种情况下,防止其灭绝的最好办法就是将个体安置在其适于栖息的环境中进行保护,这种保护策略即


△麋鹿群 图片来源:麋鹿苑画册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给出实施迁地保护的原则是,当一个濒危物种(特别是高等、大型物种)的野生种群数量低于1000时,就应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建立能自我维持的种群。


△正在进食的麋鹿们 (图片来源:新华网)

因此,

另一方面,也为珍稀濒危物种保留了后备基因库,为创建新的种群提供了种源,为科学家开展各类科学试验和研究提供了条件;

不仅如此,迁地保护的场所往往也向公众提供展示和体验,具有自然展示、科学教育和生态体验的功能。


△麋鹿 (图片来源:)

麋鹿在中国经历了

我国对麋鹿的迁地保护过程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被誉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中国样板”,是世界生物物种迁地保护与回归自然的典范,为全球濒危野生动物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


△麋鹿群 (图片来源:麋鹿苑画册)

麋鹿从更新世开始发展,全新世中期到达全盛阶段,商周以后麋鹿种群逐渐衰落,1900年左右在中国本土灭绝。

然而,麋鹿在这2个动物园并未繁殖成功。于是中外科学家们发出让麋鹿回归原生地、恢复其野生种群的倡议,得到中英两国政府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1985年,中国政府启动了麋鹿重引入项目。1985年和1987年从英国乌邦寺引回的38只麋鹿(5雄,33雌),饲养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的半自然环境中;1986年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从英国9家动物园引回39只麋鹿(13雄,26雌)。


△麋鹿群 (图片来源: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科普教育基地)

麋鹿重引入有两个目标:

为此,麋鹿保护工作者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是将麋鹿

第二步是开展

第三步是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和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承担了最初引入的麋鹿种群的复壮任务。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是麋鹿的模式标本产地和最后灭绝地,开创性实现了麋鹿重引入后的扩繁工作,于1991年就达到了麋鹿重引入的第一阶段的目标——在中国拥有60-80只麋鹿基础种群。

至1996年,北京麋鹿苑的麋鹿数量达到250只。为了继续扩大种群,同时维持平衡的麋鹿种群与环境承载关系,北京麋鹿苑不断向其他适宜栖息地输出,使苑内麋鹿数量维持在150只左右。2021年9月,北京南海子麋鹿苑麋鹿数量为183只。

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引入麋鹿后,麋鹿种群也逐年扩大,1990年达到引入初期的2倍,1996年达到了388只。2021年9月,江苏大丰的麋鹿数量已超过6000只。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与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制定了麋鹿迁地保护规划,不定期将麋鹿输送到其他历史分布区。

北京麋鹿苑自1988年开始输出麋鹿,截至2020年底,共计输出546只;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95年开始输出麋鹿,截至2020年底共计输出164只。

湖北石首保护区等麋鹿迁地保护地也在本地种群重建后也逐步向外输出麋鹿。至2021年,全国已相继扩展建立了83个麋鹿迁地保护种群。

1993年,北京麋鹿苑输出的麋鹿在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先接受了野化放归适应训练。1994年、2002年,北京麋鹿苑又分别输送34只和30只麋鹿至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一步开展麋鹿野化放归试验。

文章来源:《环境保护》 网址: http://www.hjbhzzs.cn/zonghexinwen/2021/1104/2229.html



上一篇:阿特拉斯科普柯制定科学减碳目标,提升保护环
下一篇:保护生物多样性丨共同守护“神话之鸟”(中国

环境保护投稿 | 环境保护编辑部| 环境保护版面费 | 环境保护论文发表 | 环境保护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环境保护》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