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督察遭遇“谍战剧” | 媒体札记

来源:环境保护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5月7日,根据媒体报道,在云南昆明,为显示整改的进度成效,当地景区管委会弄虚作假,再度上演“荒山泼绿漆,树枝变大树”的作伪闹剧:新种的树苗,轻而易举地被连“根”拔起

5月7日,根据媒体报道,在云南昆明,为显示整改的进度成效,当地景区管委会弄虚作假,再度上演“荒山泼绿漆,树枝变大树”的作伪闹剧:新种的树苗,轻而易举地被连“根”拔起。仔细查看,所谓的“树苗”只是插入浅层表土10公分左右的树枝,而枝上树叶已经枯死。督察人员现场打假,“请书记把这几棵‘树'拔起来。” 拔起几根完全没有根茎的枝条后,这位书记面露尴尬之色。

除此之外,地产开发“寸土必争”、管网改造滞后导致污水入河等问题,同样困扰着滇池的生态保护,《中国环境报》对此发表文章,指出当地“贴线开发”问题仍然突出,保护治理形势不容乐观。

光明网也发表评论:“滇池如今的状况令人叹息,当地政府的态度则让人‘看不懂'……拆除的是民居,建起的别墅;迁走的是村民,入驻的是“富人”。一进一退之间,滇池的环境保护究竟被置于何处?其中巨大的利益流向了哪里?这到底是为“为滇池腾出更多生态空间”,还是为权力腾出更多寻租空间?”

对此,“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号质问道:“如此大范围、长时间的野蛮开发,何以能肆无忌惮、愈演愈烈?与湖争地、违规开发的生态病要治,整而未治、阳奉阴违的痼疾也要除!”?

近期,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正在进行中,各地生态环保存在的顽疾逐次浮出水面。督察组的对外通报内容,让人触目惊心,而本应守土有责、监管得力的机构或个人,则与中央生态保护治理的决心背道而驰,现场督查成了照妖镜,反映出一些地方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等作风问题,不容小觑。

?一些反面教材值得注意:前不久,中央环保督察人员将广西崇左副市长陈锋带到居民家旁排污口问:“您能闻到臭味吗?”。此事一经曝光,立刻引起舆论密切关注,让人看到了环保督查动真格的一面。

?《新京报》对此评论:从汕头市领导们住到黑臭水体旁边,到崇左副市长在居民家旁排污口遭遇“您能闻到臭味”的灵魂一问,很多地方主政者都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只有平时把民众利益放在心里,“常去河边走走”,才能避免面朝臭水时的脸红耳热。?

此事过后没多久,中央环保督查人员又遭遇“谍战剧”:在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河南后,对郑州、安阳、新乡等十多个地市进行了下沉督察,对河南省各地区重点和问题线索进行更详细地梳理、追踪。然而,工作刚刚开始,督察组就通过信访举报获悉,他们的车牌号已经被曝光,仿佛身上被安装了GPS定位仪。紧接着就是当地县区相关部分负责人的“热情”招呼。?

如此明目张胆地“监控”督察组的行动轨迹,是公然对抗上级监管的表现,背后是拒不认错的心态在作祟,妄图掩盖问题、转移问题,只会更快地“露馅”。澎湃新闻对此发表评论:“面对中央环保督察,各地应以老老实实的态度为宜,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折不扣,举一反三,夯实基础,务求长效。惟其如此,才能变左支右绌弥缝的被动,为积极作为、对症下药的主动。”

“团结湖参考”微信号则指出:“许多事情一到了基层,往往立即变得光怪陆离……在一种落后的发展观和复杂的利益格局之下,环保永远被排在GDP和税收之后……大量鲜活的案例每次都能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这就是“动真格”的样子。将这样的势头进行到底,绿水青山,不愁不复。”

“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针对地方生态保护存在的认识误区,《新华媒体电讯》评论称:对光说不练、敷衍塞责的地区而言,不仅该“红红脸、出出汗”,更要深刻反省,环保治理为何“一潭死水”,哪些作风污染了思想水源?

媒体札记,中青报评论员带您品评一周热点,我们下期再见。

撰文/白毅鹏

编辑/黄帅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文章来源:《环境保护》 网址: http://www.hjbhzzs.cn/zonghexinwen/2021/0511/1396.html



上一篇:生态环保虚假整改,后果很严重!
下一篇:关于这次中央环保督察,有哪些账该算清楚

环境保护投稿 | 环境保护编辑部| 环境保护版面费 | 环境保护论文发表 | 环境保护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环境保护》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