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调研|碳中和机遇下的富春环保样本:年内

来源:环境保护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财联社(杭州,记者 刘科 汪斌)讯,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环保产业正迎来新一轮重要窗口期。浙江省节能环保企业富春环保()正加紧战略部署,积极寻求运营和扩张机遇。 富春

财联社(杭州,记者 刘科 汪斌)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环保产业正迎来新一轮重要窗口期。浙江省节能环保企业富春环保()正加紧战略部署,积极寻求运营和扩张机遇。

富春环保总经理张杰对近日前往公司调研的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节能业务和固废处置业务涉及到碳排放指标的交易,预计能产生多余的碳排放指标。

张杰介绍,“公司已开设好碳中和账户,目前公司正在对十余个产业基地的碳排放情况进行梳理,下月初有望统计完相关的碳排放量指标,相关部门也将在后续时间对碳交易指标进行审定,顺利的话,年内公司有望完成第一单碳排放指标交易。”

业内人士:碳交易价格未来预计走强

中国实现“30,60”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预计需要上百万亿元投资,社会经济结构重大调整还将带来资产价值重估。

根据2月1日开始试行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生态环境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建立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组织建设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碳排放配额分配以免费分配为主,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要求适时引入有偿分配。

从免费性质的公共资源,到明码标价的稀缺商品,核定的碳排放权配额让“虚无”的碳排放权具备了商品属性。

据财联社记者了解,目前国内碳交易价格为30元/吨左右,而国际的价格为30欧元/吨左右。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全国碳交易市场从市场建立到制度完善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阶段尚处于摸索阶段,理论上价格由市场决定,但还取决于政府核定配额的松紧程度。这意味着核定配额的多寡,直接影响碳交易价格。前述业内人士认为,碳交易价格在未来走强是必然。

以环保行业为例,张杰分析,环保产业将转向以运维服务、提质增效为主的存量时代,产业重点也有望拓展到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生态绿色化转型、绿色生活等更广泛的领域,环保投入将持续增加。

在经历了两年的行业低谷后,2018年始国资大举入股环保类上市企业。去年7月,南昌水天投资集团入主富春环保,南昌市国资委成为公司实控人。

随着国资入场持续带来的融资端和资源端多维度改善,叠加商业模式的重运营化发展和订单产能进一步释放,富春环保有望迈入新阶段。张杰表示,“未来公司将厉行节约,通过技术手段减少碳排放,将多余指标投入到后期建设项目中去。”

现场图片 拍摄:记者 刘科

热电联产项目:已投运项目运营良好 未来深耕江西市场

多年来,富春环保扩张主要围绕长三角布局,辐射半径短、增长幅度大。随着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调整升级,造纸、化工等制造业都在往安徽、江西等内地转。

自去年南昌市国资入股后,江西市场成为公司布局重要一环。张杰透露,根据江西省发改委的规划,今年江西全省预计有23个热电联产项目上马,公司正在计划争取拿下一部分园区的项目经营权。

当前,给园区配套集中供热、处置固废(垃圾、污泥焚烧、危废处置),帮助政府做配套服务,是富春环保主营业务的重要方向之一。公司以热电联产项目和固废处置运营为主,自建自营,拥有产权。

“这些园区分布在南昌、吉安、宜春、赣州等城市,园区有足够的土地给当地政府招商引资,园区企业数量自然增长可观。”张杰介绍,“目前富春环保处置固废的价格为180元/吨至250元/吨,通过固废处置项目整合区域资源,公司瞄准的是产业延伸的竞争,其核心竞争力在园区其他服务项目上。”

张杰介绍,通过这两年布局,目前公司有12个产业基地已经投入运营,公司产能在明后年有望大幅释放。

经过多年的深耕发展,公司主营业务已在浙江、江苏、江西和山东四省均有布局。张杰介绍,目前衢州项目、溧阳项目、南通项目接近满产,其中南通项目二期正在进行设备招投标,衢州项目和溧阳项目也在进行及准备进行扩建。在建的几个项目中,山东项目预计今年九月份将投运,江西南昌的项目今年五月预计将投运。

安信证券环保行业首席分析师邵琳琳认为,垃圾焚烧发电领域格局相对清晰,在后国补时代,该领域运营管理能力是降本增效的重要环节,也是未来行业整合的重要支撑。

文章来源:《环境保护》 网址: http://www.hjbhzzs.cn/zonghexinwen/2021/0319/967.html



上一篇:重庆民众参与垃圾分类游戏 增强环保意识
下一篇:破除“邻避效应” 浙江发布《环境保护设施公众

环境保护投稿 | 环境保护编辑部| 环境保护版面费 | 环境保护论文发表 | 环境保护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环境保护》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