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与环保结缘,为环境添绿(3)

来源:环境保护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然而,陈立雯也坦言,无论在哪,想要让垃圾分类一直持续下去都绝非易事,她和团队也在不断探索和积累不同类型乡村的垃圾可持续治理经验。“相同的

然而,陈立雯也坦言,无论在哪,想要让垃圾分类一直持续下去都绝非易事,她和团队也在不断探索和积累不同类型乡村的垃圾可持续治理经验。“相同的是,都延续了垃圾分类治理的基本原则,实现了干湿分类的硬件配置以及开始阶段推动村民实现垃圾分类行为改变而进行的面对面指导和动员。但在后期也会出现一些相似的问题——当我们团队撤出之后,如果村一级对垃圾分类没有深度认同,后期管理跟不上,就会影响村级垃圾分类运行的持续性。”陈立雯说。

可持续垃圾分类任重道远

2019年以来,全国垃圾分类需求激增,陈立雯团队也开始了以乡镇为单位的垃圾分类实践探索。在过去3年时间里,她与团队先后在50多个村庄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在每一个项目开展过程中,团队都会驻村同当地干部一起挨家挨户进行垃圾分类教育,在他们进行过垃圾分类实践的项目地,都实现了50%以上的垃圾减量。

相较于城市,农村垃圾成分复杂、量多分散、收运困难,一些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在陈立雯看来,当村民认识到垃圾分类的益处后,愿意参与进来的并不在少数,关键是要让大家知道“该怎么做”。

“从我们去过的一些村庄的情况来看,村民对于垃圾分类的认知有一个从无到有、从模糊到具体的过程。比如刚接触到垃圾分类的概念,不少村民是大力支持的,这时候硬件一定要跟上,接着再具体告诉大家究竟应该如何分类投放。这其中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垃圾分类投放体系,但客观情况是有些村子甚至连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还没有配置齐全。”陈立雯坦言。

今年春节假期后不久,陈立雯就回到了位于江西上饶的东阳乡,从2019年零废弃村落协助东阳乡全乡落地实施垃圾分类后,这里同样实现了垃圾总量一半的减量,采用就地堆肥的方式实现易腐垃圾就地循环利用。2020年,陈立雯在推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探索从源头减量——她由此开始了一场减塑实践。陈立雯一直在思考,想要持久地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推广一种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究竟该怎么做?

谈及自己4年来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经验,陈立雯总结出了3条:“一是持续在地开展乡村垃圾分类实践,协助更多乡镇构建乡村垃圾分类治理体系;二是建立零废弃村落教育中心,赋能更多地区,推广乡村垃圾分类治理经验;三是开展源头垃圾减量,逐渐建立零废弃乡村社区。”(本报记者 孙亚慧)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1年03月24日 ? 第 10 版)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文章来源:《环境保护》 网址: http://www.hjbhzzs.cn/zonghexinwen/2021/0324/1007.html



上一篇: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涂山环保分享
下一篇:名泉社区开展“爱护环境 绿色环保”亲子手绘风

环境保护投稿 | 环境保护编辑部| 环境保护版面费 | 环境保护论文发表 | 环境保护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环境保护》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