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中水处理应用超滤膜技术研究

来源:环境保护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废水处理及饮用水净化 中国的人口基数非常大,每个城市每天都会消耗掉大量的生活用水并产生非常多的废水。这部分废水只有经过处理之后才可以进行集中排放,否则就会对人们的

1 废水处理及饮用水净化

中国的人口基数非常大,每个城市每天都会消耗掉大量的生活用水并产生非常多的废水。这部分废水只有经过处理之后才可以进行集中排放,否则就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同时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使用超滤膜技术能有效净化废水,净化后的废水可以进行二次回收利用,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减少环境污染。使用超滤膜技术处理废水时能够将废水中的杂质、垃圾等元素全部隔离在超滤膜的外面,而使用超滤膜技术净化后的水体则可以用来拖地、洒水等。除此之外,城市中居民的日常用水大多都属于地下水,而地下水往往伴随着大量悬浮物、微生物等一系列高分子物质。这部分高分子物质很多都会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在饮用地下水之前必须通过净化的方式来保证饮用水的质量达到相应的安全标准。

2 海水淡化

超滤膜技术是通过截留的方式来实现对水体的净化,根据物质大小的不同,运用超滤膜技术将高分子物质从水体中分离出来,所以超滤膜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适用性。中国有着非常多的海水资源,但是淡水资源相对比较短缺,所以通过海水净化,将海水中的盐分以及其他物质去除便可以使中国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得到改善。反渗透技术可以实现海水淡化,但是这项技术在淡化海水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回收淡水资源,因此淡化海水时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很难进行大面积推广。而超滤膜技术相较于反渗透膜技术而言,不仅具有更加强大的海水淡化能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将海水中的盐分以及其他杂质分离出来,还能够提升海水淡化后的淡水回收能力。

3 食品工业污水的处理

现如今,中国食品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使中国食品加工厂的数量越来越多,食品工业污水的排放总量也在逐年增加。各类食品加工厂在进行食品加工时都会出现大量的污水,这部分污水中往往带有大量有机物以及悬浮物,虽然相较于其他类型废水而言其毒性并不大,但是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此类污水,就会造成水资源的富营养化,加快水体中的氧气消耗速度,严重时会导致水体中各类水生生物缺氧死亡,破坏生态环境的同时加速水质恶化。超滤膜技术具有非常好的除菌效果,能够净化食品工业污水中的各种杂质,还可以将水中的乳糖、酵母等物质回收,降低资源浪费,推动食品工业发展。

4 水循环利用

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的增加城市的污水量,工业的发展加上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每天产生的污水加剧了环境污染:污水进入土壤会造成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排入河流会造成淡水的污染和鱼群的危害;随着河流融入大海,也会导致海水的富营养化和金属含量增加;由于排入污水的海水都是近海,工业淡化海水的难度也会增加,成本也会增大,可见城市污水处理是环境工程的重中之重。不同于工业废水,城市污水主要是居民的生活污水,这部分污水可以有效的净化并回收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运用超滤膜技术,首先能够减少生活污水中的有害微生物,超滤膜的过滤能力能够将污水中分子量超过500的大分子微生物阻隔在膜外,控制水的浑浊度在0.5以内;其次,超滤膜与CSAA结合,对于CODc浓度在215-677mg/L的污水,使其降低到30mg/L,对于NH3-N浓度在/L的污水,使其降低到0.2mg/L;第三,超滤膜上面的化学物质可以控制污水的酸碱性,过滤后可达到范围内;最后,经过超滤膜技术和其他净化水技术的回收水,可以将其用在工业中或是应用在道路喷洒、园林浇灌上,实现回收水的二次利用。如果生活污水的污染程度不高,经过这一系列操作,再检测其符合城市居民饮用水的标准规范后,完全可以将其继续向城市居民供应,实现城市水循环。

5 超滤使用要点及清洗方式

超滤膜技术是一种处于微滤、纳滤之间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膜的平均孔径为3-100nm,在压力的驱使下,低分子量溶质与水可以通过超滤膜,其他物质则会被截留,常见的超滤膜污染种类有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污染。如果使用超滤的地方无法及时处理超滤过程中截留下的有害物质,则无法使用超滤技术。使用超滤膜时被截留的杂质会逐渐增多,当杂质数量到达极限后便会降低超滤膜的透水量,从而影响超滤膜的净水效果。超滤膜分为物理、化学两种清洗方法,其中物理清洗主要包括水力清洗法以及气、脉冲清洗法等。而化学清洗则代表了超滤膜污染到达一定程度,单纯的物理清洗难以恢复超滤膜通量。化学清洗需要结合化学制剂来完成。为了保证超滤膜的净水效率,很多企业会选择定期清洗超滤膜,比如某净水企业的超滤膜反洗周期设置为60min清洗1min。而化学清洗则根据超滤膜的实际情况而定,多数为4-6个月进行化学清洗一次。

文章来源:《环境保护》 网址: http://www.hjbhzzs.cn/qikandaodu/2021/0709/1827.html



上一篇:探讨环境保护在电网工程设计的应用
下一篇:水工环地质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

环境保护投稿 | 环境保护编辑部| 环境保护版面费 | 环境保护论文发表 | 环境保护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环境保护》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