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病因探析(2)

来源:环境保护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肥胖与运动之间也是关系密切。史穆然等[12]发现缺乏运动会增加痰湿体质的倾向。痰湿质是易发生肥胖的偏颇体质之一,运动缺乏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肥胖与运动之间也是关系密切。史穆然等[12]发现缺乏运动会增加痰湿体质的倾向。痰湿质是易发生肥胖的偏颇体质之一,运动缺乏则会提高肥胖的患病率。金梦丹等[13]发现规律的累积运动可有效降低肥胖机体的体脂、改善血脂代谢。吴菊花[14]研究发现运动可有效降低血脂、血糖,改善骨骼肌脂肪酸氧化代谢,预防肥胖,也有研究发现低氧结合耐力运动对肥胖大鼠骨骼肌脂肪酸氧化相关基因表达的良性影响。付鹏宇等[15]发现低氧运动可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提高肥胖机体棕色脂肪活性。体内棕色脂肪的活性提高则有助于减少肥胖的发生。李良等[16]通过实验发现有氧运动或抗阻运动干预,肥胖大鼠肝脏“APNPPARα-CPT1”信号通路中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肥胖大鼠的体重,体脂堆积减少,血脂水平也得到改善。田吉明[17]研究发现长期运动,脂肪组织HSL活性增加、perilipin蛋白和基因表达以及perilipin调节因子PPAR-γ基因表达下调,体重减轻明显。多种研究表明,肥胖的发生与运动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4 肥胖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对肥胖的发生也有影响。徐灵胎提到:“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西北之人气深而厚……东南之人气浮而薄。”西北之地气候较严寒,为了抵御严寒,人们常食用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多余能量在体内堆积,久而久之,形成脂肪堆积,变为肥胖。李娜等[18]通过对山东沿海居民肥胖和超重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城市人群超重及肥胖率均显著高于农村人群(P均<0.01)。某些环境污染物或人工合成物,可促进或诱发肥胖,是肥胖发生的重要病因之一[19]。目前有双酚A(BPA)、己烯雌酚、全氟烷基酸(PFOA)等大约20种(类)化学物被确认为“诱胖剂”,这些诱胖剂在环境中普遍存在,这些物质通过多种途径与我们人体接触,比如食物,饮水、空气等,目前尚不能完全避免与之接触[20]。以上研究均表明,肥胖与环境之间有着关联。

5 肥胖与精神情志的关系

现代研究表明情志应激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异常是肥胖的重要致病原因[21]。精神情志的异常,通常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患者常通过进食高热量食物来缓解不良情绪,虽然高热量食物在短期内可以缓解不良情绪,但长期进食高热量食物会导致脂肪堆积,形成超重甚至肥胖[22],超重/肥胖是罹患抑郁症状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23]。有研究发现,抑郁症与代谢综合征之间有双向联系[24]。Faith MS等[25]通过分析有关抑郁和肥胖的文献,分析结果表明80%的研究认为肥胖容易诱发抑郁,53 %的研究认为抑郁会导致肥胖。刘峥等[26]通过对北京市东城区12所小学的1 412名三~五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与无抑郁症状学生相比,有抑郁症状学生发生肥胖的风险显著增加(OR:1.54,95%CI:1.03~2.29)。陈佳等[27]对唐山地区人群抑郁对超重和肥胖患病率的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抑郁评分是超重和肥胖的显著危险因子。与无或轻度抑郁状态相比,中度和重度抑郁状态能显著增加超重以及肥胖的患病风险。

6 肥胖与年龄和性别关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人的机体到了一定的年龄段由盛转衰,分泌代谢功能也渐渐衰退,机体运化水湿,疏布津液的功能也逐渐减弱,除此之外,人过中年,喜静少动,机体气机运行不畅,痰瘀内生,淤积全身而渐成肥胖。不同年龄、性别患超重和肥胖的风险存在差异[28]。姜勇[29]通过分析2004―2010年我国18~64岁成人超重、肥胖率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肥胖患病率总体上呈现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然而男性≥50岁,女性≥65岁,呈现下降的趋势;在45岁以前,女性低于男性,45岁以后,男性低于女性。徐继英等[30]对上海市15~69岁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年龄、性别(P<0.05)是超重、肥胖的重要影响因素。夏劲节等[31]对成都市12个18岁以上居民随机抽样调查分析发现60岁及以上年龄组肥胖率最高(7.58 %)。超重及肥胖在不同人群中发生的危险度不同,此外,超重和肥胖的患病年龄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李森等[32]则通过对江苏省成年人肥胖的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肥胖的危险性逐渐增大;不同年代出生的人发生肥胖的危险性是有差异的。以上研究表明,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肥胖的患病率也具有明显的差异。

文章来源:《环境保护》 网址: http://www.hjbhzzs.cn/qikandaodu/2021/0620/1730.html



上一篇:绿色环境暴露与青年人脑灰质体积及自发性脑活
下一篇: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其配偶的肠道菌群构成与多

环境保护投稿 | 环境保护编辑部| 环境保护版面费 | 环境保护论文发表 | 环境保护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环境保护》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